名师引领促成长 亦思亦学共芬芳
——金山高级中学历史学科名师工作室活动
名师引领打造优质先行课堂,团队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在和煦的春风中,吴中区金山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开展了名师工作室活动。
一、“历”久弥新,“史”志不渝——工作室成员介绍
主持人:沈华,2005年毕业于南通大学文学院历史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2016年获评“吴中区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她从教17年来,先后荣获“吴中区优秀班主任”、“吴中区绩效考核优秀教师”、“木渎镇优秀教育工作者”“校优秀党员”等称号。她注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活跃的历史学习氛围,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她注重自我提升,多次获得“区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区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一等奖”、“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主题班会评比“苏州市二等奖”、“吴中区一等奖”等。她还积极钻研教科研工作,发表省、市、区级论文十多篇,主持区级课题两项。
教育感悟:教育是一场漫长的守望,用耐心等待花开,用陪伴期待成树。
成员:
费锦华,200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文学院历史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她从教14年来,先后获“吴中区优秀团员”、“木渎镇优秀教育工作者”、“校先进工作者”、校绩效考核“先进个人”、“校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她教学态度严谨,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富于激情,积极参与各类培训与竞赛,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先后取得“苏州市专业素养竞赛B级”、“苏州市微课比赛三等奖”、“苏州市教育学会教案评比三等奖”、“吴中区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二等奖”、“吴中区历史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吴中区历史评优课三等奖”等。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关爱学生、团结协作,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同行的好评。
教育感悟:强迫不如说服,命令不如志愿,被动不如主动。
王朵朵,201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2022年获评“吴中区优秀班主任”、校绩效考核优秀、校绩效考核“先进个人”。教学上她严谨执教,钻研教材,勤于学习,善于探索,虽为新教师,但执教班级成绩优异。她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从教三年多以来,先后荣获“新教师备课比赛一等奖”、“校论文评比一等奖”、“市 “国安杯”国家安全教育优秀微课中学组二等奖”、“市陶行知研究会“我的教育小故事”征文评比一等奖”、“市教育学会优秀教案三等奖”、“区历史评优课三等奖”、2022年在省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一篇。
教育感悟: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
雷玉平,中共党员,金山高级中学历史教师,一级教师。现担任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曾开设多节校级公开课,均获好评。2021年在吴中区青年教师学科素养大赛中获三等奖,主持区级课题一项。曾撰写多篇论文,其中获省级二等奖一篇,市级三等奖一篇,获校级二等奖两篇,获校级一等奖一篇。雷玉平老师潜心研究教学,秉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完成好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学生前行的引路人。
教育理念:做好学生前行的引路人。
金灿灿,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生在读期间,连续三年获得校二等奖学金,发表二篇期刊论文。多次参加省、市、区、校级的各类学科讲座、培训。参加工作以来,踏实奋进,勤恳钻研。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推崇个性与能力的培养。在个人成长上,重视学习与积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感悟:践行陶行知之教育名言“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希望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能获得如此之快乐。”
方婕,2021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历史学学士,中小学二级教师,中共党员。大学期间曾获多次校一、二等奖学金、各类校级奖项,被评为“三好学生”“先进个人”,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初中部实习,荣获“优秀实习生”称号。工作期间,她注重提升自我,多次参加省、市、区、校级的各类学科讲座、培训,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和调动学生,以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育感悟:“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远,更让人欣慰的呢!”
肖鑫,202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学历,未定级,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曾获得上海师范大学优秀学生、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奖学金等荣誉。他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力争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教育感悟: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
二、品质课堂 教研交流
金山中学历史学科名师工作室非常重视品质课堂的建设与实践,金灿灿老师从一道中餐讲起,展示了《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课,设计别出心裁、以小见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下对学科素养培养的要求。金老师的课堂注重史料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讲练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后,工作室其余成员纷纷进行精彩点评。
费锦华老师:金灿灿老师展示课的评课围绕教学主题和核心开展教学,以美式中餐为线索,以出国华工为例来探究近代殖民活动对美洲和大洋洲的影响,主题明确,线索清晰,重点突出,很好的贴合并落实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较好的达成。课堂上学生有事情可做,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的问答凸显了学生精神面貌比较积极和热情,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课堂上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历史材料的运用,通过对知识梳理,随堂练习都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关注学生综合意识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有机联合,比如,从一道美式中餐“炒杂碎”导入,再者从人口迁移到文化的认同的教学,更是渗透了家国情怀,很好的落实了核心素养。
王朵朵老师:金灿灿老师这一节课,史料丰富,图文并茂,对于材料的分析到位,能够引导学生查找材料的关键词,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本课知识结构设置清晰,讲练结合。但是各部分之间衔接不够流畅自然,需要再斟酌磨课。
方婕老师:金灿灿老师讲授的《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课框架清晰,结构完整,史料丰富,设计新颖,通过介绍美式中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美式中餐为线索,以出国华工为例来探究近代殖民活动对美洲、大洋洲的影响。具体内容的讲解内涵丰富,且结合材料并联系纲要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国际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的同时,认识和感悟到华工的智慧与灵活创新的精神,在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分析与理解、归纳与概括的能力的同时,涵育了家国情怀。
肖鑫老师:金灿灿老师的《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这节课从一道中餐美食讲起,设计新颖,以小见大;史料丰富,分析鞭辟入里,讲述了近代华工出国的背景和影响,语言表达简明扼要,能让学生迅速抓住核心观点;语言节奏恰当,娓娓道来,教学进度把握到位;教学课件制作精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我本人提供了新的案例与思路。整节课能够很好地体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三、名师指导 教学相长
随后,工作室成员集体学习了刘胜军老师的《从入门到精通——命题组卷那些事》主题讲座视频,刘老师从“高考题”“争议题”“模拟题”等几个方面展开告诉如何区分题目的优劣,并详细讲述如何才能命出好题,工作室成员反响热烈。
费锦华老师:我认识到了,命制试题是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学成果,改进教学的信息来源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命题是教育测量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测试成效的关键。通过讲座,我知道了,试题的形成来自对学生学情的研究,来自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我们在命题时要渗透核心素养,要遵循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要遵循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遵循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历史情景的创设,通过对历史事件情景,历史学习情景,历史实践情景,历史研究情景等多方面去展开。因此就需要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中心,去考察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素养,要想更好的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论从史出的训练,进一步加强史料实证的表达能力。在讲座中,我还学到了解命题大纲,明确命题立意和思路,学会搜集筛选命题材料,揣摩命题规律命题时要符合课标标准,合理安排试卷梯度等一些命题的方法和原则。听了刘教授的讲座和经验分享,真是享受了一次知识与技能的洗礼,在洗礼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深感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坚定了实践的信心,今后我会努力发展,在命题道路上有所实践。
王朵朵老师:听了本次指导一线教师命题组卷的讲座之后,收获颇丰,感悟甚多。首先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总认为命题组卷是优秀的老教师或者是试卷命题组人员的事情,作为一线老师只要多做题,做的题能跟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即可,同时也害怕、逃避命题。但是听过这次讲座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一线教师应该练习命题,只有坚持命题,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才能真正的吃透教材,更透彻的理解历史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解题时才能了解题目的基本格式、逻辑关系等。通过命题我可以更多的研究和熟悉高考题;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将命题的思维迁移到课堂中,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同时可以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考”的角度理解和处理教材。从本次讲座中我也学习到很多命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我以后的命题练习提供指导,我也会坚持尝试和学习命题,从而使自己更快的成长为成熟优秀的教师。
方婕老师:刘胜军老师的讲座《从入门到精通——命题组卷那些事》从“一道有争议的选择题说起”、“从一组高考题说起”、“从一道模拟题说起”、“对一道高考题的探究”等方面入手,对高考题的命题想法思路、选项的设问和呈现形式进行透彻地讲解,明确提出高考试题考查的方向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重点去考察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而教师则要学会甄别题目的好坏,不能让学生通过习题的训练反而收获的是错误的知识。命题对于我目前来说还比较困难,是我要努力提升的地方,我现在所需要做的努力就是多刷题、多研究高考题,积累大量的做题经验,能够评判题目的考点、立意与好坏,把握好高考的考点,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用“问题”的形式组织教学,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也更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
金灿灿老师:把准高考“脉搏”,开展“对症”教学——刘胜军老师从命题组卷的角度全面分析了高考试题的出题目的、难易程度、合理性等。刘老师指出:教师需要熟悉和研究本省所用的高考试题,将高考命题的思维迁移到课堂教学中,从高考的角度去研究教材,用“问题”的形式多开展情境教学。也就是说,懂得怎么考的教师才更懂得怎么教。刘老师通过展示高考题,指导教师如何把命题的逻辑运用到教学中去,如何让学生把问题情境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此外,还对选择题选项结构特点进行了拆解式分析。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以及核心名词概念的题目该如何去解答,全程讲座内容丰富,干活满满,收货颇丰。
肖鑫老师:刘胜军老师的《命题组卷那些事》深入浅出,从实际案例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争议题型、经典题型分别是什么样子,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命题人。如需要控制题干内容文本长度、注重情境命题、符合学生认知逻辑、多做题多思考等等。让我对教学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我意识到命题也要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命题思维迁移到课堂中,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带头做题,尝试命题,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能力。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沈华老师总结道:历史学科具备鲜明的人文科学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取代的。“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工作室的老师们在一次次磨课研讨切磋的过程中,都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希望各位成员和青年教师发扬四敢精神,敢想敢为敢当先,青春扬帆正当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