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碑刻 金山精神
2020年11月28日,木渎金山高级中学组织高一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前往天平山,拜访戈春男老先生,参观“弘戈堂”,领略碑拓之美,传承金山精神。
一、踏上旅途
下午13时,德育处主任顾金男带领学生们乘上大巴,前往戈氏艺术碑刻工作室。一路上,欢声笑语,学生们期待着此次与碑拓的近距离接触。
二、初见“弘戈堂”
“弘戈堂”背倚鸡笼山,四周绿树掩映,犹如古代隐士的庐舍。
刚一见到戈春男老先生,他就热情地与学生们合影,并介绍了工作室的特殊环境——进门见山,对门也是山。工作室背后的“鸡笼山”在地方志上又叫做“神台山”,由花岗岩构成,外观整齐,从某一角度看如有鸡状,因此得名。此外,山上的树木很少,岩石裸露在外,更显刚柔并济之特色。
数楹简陋的平房,院落里堆放各色石料,就是工作室的全部。这里看似简陋,但门前那一块块字牌,如“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非遗研学中心”等却显示着这儿的丰厚底蕴。
据戈老自己评价:这里虽然破,但是文化氛围特别浓厚,我们不过是把文化搬到了这些不起眼的石头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纸质的文化已经消失了,唯有这石头,保留的久。
三、参观碑拓制作
跟着戈老的步伐,学生们进入了弘戈堂里的一间间平房,看着工匠们或做拓片,或在石碑上勾线,或凿刻,铁器与石头碰撞的虔诚之声,震动着听者的心。
每到一处,戈老都详细地向学生作着介绍:毕昇是如何因为雕版印刷的局限发明了活字印刷;碑拓能够传承并保持作品的艺术性;人工雕刻虽不如机器来的便捷,但只有工匠精雕细琢出的碑拓,才称得上是艺术品,机器自动化生产无法创造艺术。
四、坐而论道
参观完工作室,戈老带领学生们坐进弘戈堂正中的房间,里面依旧摆放着诸多石料与拓片。在这里,戈老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参与制作苏州寒山寺天下第一诗碑的坎坷经历以及参与指导成都“杜甫千诗碑”项目的来龙去脉,传递出朴素而又真诚的人生道理:人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要有坚定的信念,决不放弃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不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坚定信念向前冲,你会让自己以及周围曾经对你不认可的人刮目相看。
走出弘戈堂,眼前是一片绿色的树林,静默地伫立。在弘戈堂门口,戈老与学生们一一握手,学生们看着坚守于此的戈春男老先生,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敬佩与尊重。此次活动再一次体现了我校“以美育人、以美启智、以美冶情”的育人理念,相信对同学们接下来的高中学习生活会有不小的益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